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

[節氣] 大暑

節氣與民俗
國曆7月23日或24日,是一年最熱的時日是為『大暑』。

大:最、極致
暑:炎熱
暑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節令,「大暑」表示炎熱至極。

自入夏以來,地面在白天時吸收太陽的熱量多於夜間散放的熱量,當熱量不斷積纍,到大暑期間,積纍的熱量達到了高峰,故呈現高溫炎熱的狀態

作物生長
這個節氣,也代表著稻米應逐漸轉為成熟,但看小暑節氣的酷熱程度,以及是否有適當的雨水,因為作物的成熟需要氣候相配合,若有所缺乏,則作物無法理想的收穫


當令食物
台灣有大暑吃鳳梨的習俗,主要是因為這
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(其說法是較不會過酸)。

水果類
葡萄、西瓜、芒果、酪梨、荔枝...


蔬菜類
筊白筍、芹菜、蓮藕、蓮子、絲瓜、南瓜、花生、綠竹筍、玉米、秋葵...


漁產類
小卷、鬼頭刀、魷魚、櫻花蝦...

諺語
l   「大暑不割禾,一天少一籮」適時收穫早稻(指第一期栽種),不僅可減少後期風雨造成的危害,確保豐產豐收。
l   「早稻搶日,晚稻搶時」:前期適時採收,第二期就能早點插央,爭取日後足夠的生長期。


氣候特徵
大暑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,氣候不穩定,易有乾旱、暴雨、颱風等天候變化,也雖是部份偏好高溫作物的快速成長時期,但也是農作物最具考驗的時期。

健康提醒
守情緒
大暑時節因受天氣酷熱影響,人多易呈現心煩意亂的狀態,無精打采又易焦慮不耐煩,精神不集中等情形。

建議做好防暑保健,從精神、起居、運動、飲食等方面進行調養。保持「心平氣和」的心境,凡事以平常心、冷靜對待。

防中暑、溼疹
大暑濕熱交替,人體易因不易排汗、毛孔堵塞,或排汗過多又水分未能及時補充,而發生中暑。

在炎熱暑氣時期,宜選擇清晨或傍晚做輕運動,除避免烈日照射,也避免過快體能消耗而疲倦、耗氧、虛脫。

適當的輕運動如各類體操、太極拳、慢跑、羽毛球,同時在運動過後要適當飲用溫開水,可排除身上的濕氣減少溼疹。

飲食應清淡、多樣化
有助健脾養胃,豐富營養和蛋白質,並適當食用姜、蔥、蒜、醋,既能殺菌防病,又能健脾開胃。

建議可多食綠豆、百合、黃瓜、豆芽、冬菇、紫菜、西瓜、番茄、赤小豆、薏米、南瓜等食物。

若想要清涼冷飲,倒是建議自己動手做,較為安全健康!

需多以遮陰方式防曬,依然要讓皮膚毛細孔可舒張換氣,寬鬆長袖的服裝,可能會覺得更舒服涼爽喔。記得隨身攜帶,陽傘、遮陽帽、寬鬆透氣的襯衫(薄外套)。

留意勿食過多冰冷食物,還是要多以「常溫水」作為搭配,「常溫水」還是最佳的降溫方案,「常溫水」可藉由無障礙的循環,快速均衡體溫,藉由代謝排出體外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